边工作边吃饭?4原因让你「火烧心」 中医调理4招治胃食道逆流
饭后呕酸、胸口灼热,愈来愈多人出现胃食道逆流困扰。中医归纳胃食道逆流有4大类型,快来看看究竟是哪个原因害你火烧心!
吃完饭后一阵呕酸,让胸口灼热难受;半夜睡不好,早上起来嘴巴感觉酸、苦……小心!这些都是胃食道逆流的征兆。
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下食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造成食道黏膜损伤与慢性症状。
台大医院副院长吴明贤表示,连接食道与胃部的下食道括约肌平常是关闭的状态,当吞咽、食道蠕动时才会打开,将食物送进胃部。
但如果下食道括约肌没有办法关紧,胃部的空气、食物以及胃酸就会往上跑到食道,其中又以胃酸会刺激食道,让病患被呛到,颈部到下胸部出现灼热感,也是俗称的「火烧心(heart burn)」。
过去胃食道逆流多出现于西方国家,根据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估计,约有33%的美国人经常有胃食道逆流。加拿大胃肠学会(Gastrointestinal Society)则发现有近四分之一的加拿大人每日或经常受此疾病所苦。
台湾近年来饮食西化、生活压力增加,导致胃食道逆流的人数也不断攀升。
根据《内科学志》「胃食道逆流疾病之处置现况」一文指出,台湾近10年来发生率从2~5%提高至12~20%。
换言之,将近每5个台湾人,就有1人受胃食道逆流之苦。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三餐不正常,胃食道逆流的现象愈来愈普遍,不只影响生活品质,严重可能造成食道被胃酸过度刺激,引起食道病变,甚至演变成食道癌。
不少人服用胃药,或是上医院照胃镜、拿制酸剂,但仍有许多病患停药后出现复发现象;且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腹泻、便秘或钙、铁质流失等副作用。
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设医院中医师杨淑媚说,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服用西药的副作用。除了抑制胃酸,减缓不适感,也会同时调理肝气,纾缓病患情绪,减缓压力。另外能依据病患体质、状况,找出真正成因,治标同时治本,有助于病人根治胃食道逆流。
以下4种类型,都是中医角度认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
杨淑媚发现,在门诊胃食道逆流病患中,以精神情绪为成因者最多,「这类型病人多半个性比较急,力求完美。」
若压力过大、情绪紧张,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连带造成脾胃问题。杨淑媚表示,胃是能够反映情绪的器官。人体的自律神经会影响肠胃蠕动,若自律神经中的交感神经亢奋,人处在紧张状态下,肠胃的蠕动会变慢,连带影响消化。
杨淑媚指出,这类型的人通常在紧绷的状况下吃饭,无论是边吃饭、边处理事情,或是饭后缺乏休息,压力过大都会让肝气郁结、肝火内郁,这时进入到胃的食物往下输送能力变差,就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
这也是中医所说的「肝胃不和、胃失和降」,此时必须「泄肝和胃」,胃气、肝气一起调理才能解决问题。
中医里的煅瓦楞子、乌贼骨、牡蛎可以抑制胃酸,减缓因呕酸、心口痛造成的不适感,有西药制酸剂的效果。
另外可酌加佛手、延胡索、川楝子来疏肝理气,肝气疏通,让情绪平静。亦可加入代赭石、旋覆花来和胃降逆,让胃气可以顺利往下。
「这类病人要多关心他们的压力来源,」杨淑媚说,除了开药外,她也会了解病人压力的原因,鼓励他们找到纾解压力的方法,把生活步调放慢,避免时时刻刻都在紧张状态。
杨淑媚提醒,吃饭时就专心用餐,避免一心多用,让肠胃可以慢慢地消化吸收。吃饱饭后也建议要简单休息,无论是小憩、散步都可,身心放松的状态下都有助于胃的消化。
现代人饮食习惯不良,经常早餐不吃,晚餐又来顿丰盛大餐。三餐不定,加上饮食多是高油脂、辛辣、甜食,造成胃酸分泌失调,也让胃的消化负担增加。
长庚纪念医院中医内儿科主治医师乔圣琳观察,只要吃的东西不对、时间不对,就很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状况发生。
乔圣琳说,在中医将其称为「饮食不节」,高油脂、甜食、油炸的食物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消化,导致胃排空时间拉长。食物、胃酸停留在胃的时间变多,导致「饮食停积」,就会影响下食道括约肌的张力,容易胃酸逆流。
若吃了过多刺激性的东西如辛辣食物、酒精,或是抽烟,也会刺激胃酸分泌,影响下食道括约肌张力,就会容易呕酸,感觉口中有酸味。
乔圣琳也提醒,胆汁负责消化油脂食物,若吃得过于油腻,也会刺激胆汁分泌过多,向上影响胃酸,有些病患会觉得口苦,就跟胆汁分泌有关系。
●中医调理:消食导滞、睡前两小时不要进食
要治疗这类病患,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都有消食导滞的功效。
日常保健上,乔圣琳提醒,从咀嚼开始就要注意。唾液可以帮忙分解食物,若是狼吞虎咽,食物没有充分咀嚼,就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上述难消化的食物也要少吃,柚子、番茄、葡萄柚或凤梨这些容易刺激胃酸的食物也尽量避免。
她建议,可以多摄取木耳、秋葵、莲藕粉、山药等食物,有助于肠胃道的黏膜形成,减少胃酸刺激而可能导致的细胞病变。
吃饭时间也很重要。乔圣琳说,用餐以七分饱为原则,晚餐尽量吃得清淡,睡前至少两个小时就不要再进食,避免胃还没消化完就躺着睡觉,容易让胃酸逆流。吴明贤提醒,吃饭要保有规律与节奏感,该吃饭就吃饭。
「便秘也是引起胃食道逆流的成因之一,」乔圣琳说,在看诊时,发现不少病患是因为长期便秘,导致胃酸逆流。
她譬喻,人的肠胃就像水管一样,当水管堵住时,东西就会往上涌。也因如此,当病患有宿便、便秘的状况,肠道无法排空,连带就会向上挤压到胃部,造成食物容易往上冲。
●中医调理:运动是同时解决便秘与肥胖的好方法
杨淑媚表示,胃食道逆流合并有便秘的人,必须同时改善胃酸分泌与便秘两个症状,便秘没解决,胃食道逆流是不容易好的。依据实证型便秘、气虚型便秘与血虚型便秘,会分别开麻子仁丸、黄耆汤、润肠丸来同步治疗。
乔圣琳表示,肥胖也容易导致胃食道逆流。「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BMI超过30的人,发生胃食道逆流的机率是平常人的两倍,」因此在治疗上,会配合防风通圣散、五苓散等配方。
吴明贤解释,肥胖会让腹部压力偏高,影响下食道括约肌的收缩,因此也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状况出现。
有些上班族女性喜欢系腰带、穿紧身裤,又经常久坐,一样也会压迫胃部,会影响胃部消化,也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要尽量避免此类衣着。
中、西医皆表示,运动是促进肠胃蠕动,解决便秘、肥胖的根本做法之一。除了饮食的调控,也要多运动,有助于改善胃食道逆流。
杨淑媚发现,门诊病患中,还有一种是因为长期胃病、天生脾胃虚弱,久病导致出现胃食道逆流的症状。在中医属于「脾虚胃弱」或是「气虚血瘀」,医师会从健脾益胃、益气补血等方面着手治疗。
●中医调理:健脾益胃、益气补血
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黄耆都可以补脾益气。但杨淑媚也提醒,现在电视里胃食道逆流的广告很多,许多病患看到后会误以为自己的症状就是胃食道逆流,但其实可能是其他问题,如胃胀气、胃发炎甚至是胃溃疡,或是心脏方面的毛病。
因此,如果天生脾胃就比较虚,且长期胃痛,并发胃食道逆流的症状时,还是要由医师确诊,避免没有对症下药,导致症状更加恶化。
要注意的是,某些治疗气喘、降血压的药物容易会让胃酸往上涌。包含:抗胃肠痉挛剂(抗乙醯胆碱药物或抗副交感神经药物)、支气管扩张剂、镇定剂、镇痛剂(尤其含有鸦片类成分者)、抗高血压药(钙离子阻断剂以及甲型或乙型肾上腺拮抗剂)。
无论是中、西医,都强调要根治必须从日常生活开始着手。
乔圣琳说,生活习惯与饮食控制是挥别胃食道逆流的根本之道,「就像感冒不穿衣服,又要医师一直开药给他一样,是没有效的。」
延伸阅读:
3年减20公斤,连胃食道逆流都好转 全因他意外做了一件事
胀气恐致免疫力下降!一天中不同时段该如何预防 快点学起来
防堵胃食道逆流不必靠胃药 6诀窍告诉你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