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50专栏:想变腰瘦美人?这样练核心肌群

台大医院复健部物理治疗师叶千瑜(左)接受健康50节目主持人尉迟佩玉(右)专访,谈核心肌群运动。(马树立摄)

近几年「核心肌群运动」逐渐为大众熟悉,不论是在运动员和一般人的运动训练,或是下背痛病人的物理治疗中,都可以看到核心肌群运动这样的运动设计。故名思义,核心肌群运动主要就是针对核心肌肉进行训练,以加强腰椎稳定度。对于运动员和一般人而言,这样的训练有助于促进运动表现以及预防受伤。而对于下背痛病人而言,则有助于改善疼痛和生活功能

核心肌群就是围绕在腰椎附近的肌肉,是「天然的护腰」,不管是在维持静止的姿势中,还是各种快速或慢速的动作中,都需要核心肌群来提供腰椎的稳定度。所以对于下背痛病人,训练核心肌群能够有效改善症状。而核心肌群包含哪些肌肉呢?若把身体腹腔比喻盒子,则横膈膜就是上盖,前方是腹肌,后方是背肌,底部则是骨盆底肌肉。但也有学者认为,核心肌群应该包含其他四肢有连接到脊椎的肌肉,因为这些肌肉在动作中也会影响到腰椎的稳定度。进一步来说,核心肌群还可区分深层浅层,两者肌肉的特性角色并不相同。深层的核心肌群位置较深、长度较短,具有稳定脊椎的功能。而浅层核心肌群位置较浅、长度较长,主要负责做出身体的动作,但在提重物和特定方向的动作时,也会影响腰椎的稳定。

核心肌群在人体的动作中扮演稳定腰椎的重要角色。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当人体在做肢体动作时,深层的核心肌群会在动作执行前发生收缩。但在下背痛病人身上则出现不同的表现,其深层核心肌群有收缩时间延后和力量不足的情形。此外,在下背痛病人的身上,也常发现肌肉萎缩的现象。

在开始做核心肌群训练时,首先要学会如何收缩深层的核心肌群,以及在不同姿势下,包括躺姿、侧卧、坐、站立和四足跪等,保持腰椎的正中位置。在学习深层核心肌群的收缩和腰椎的正中位置时,需要借由物理治疗师的触诊、观察和引导,来带出正确的动作。运动员、一般民众以及下背痛的病人,依据其能力不同,在学会基本动作后,会利用不同的运动工具,如弹力带、瑜珈滚筒、瑜珈球和空气垫等,或者不同的肢体动作,如举手、抬脚等,给予不同程度的训练强度以符合不同的运动需求。(见图一至图六之动作示范)

图一动作解说: 屈膝姿下,将双手掌根放在骨盆两侧的凸点(髂前上棘),指尖朝向耻骨联合处,将这三个点形成的平面床面平行,此时下背部与床面形成一个适当的弧度。(图/林芳郁提供)

图二动作解说:1.起始姿势:屈膝躺姿下骨盆维持正中姿势2.动作:轻轻的以鼻子吸气,再以圆唇吐气法吐气,吸与吐气时间比约1:2。双手可放在肋骨上感觉肋骨动作。若吐气时肋骨无法下沉,则可尝试以叹气的方法吐气。(图/林芳郁提供)

图三动作解说1.起始姿势:屈膝躺姿下骨盆维持正中姿势2.动作:双手掌心相对,与肩同宽,吸气时向天花板上举,吐气时肩胛骨放回原位,注意动作过程不耸肩。(图/林芳郁提供)

图四动作解说:1. 起始姿势:屈膝躺姿下骨盆维持正中姿势2. 动作:手放在身侧,吐气时将尾椎、腰椎、胸椎一节一节依序向上推,吸气时保持骨盆位置不动,吐气再把胸椎、腰椎、尾椎一节节依序贴回床面。(图/林芳郁提供)

图五动作解说:1. 起始姿势:屈膝躺姿下骨盆维持正中姿势2. 动作:吐气时右膝向外张开,并维持骨盆及左脚稳定,吸气时把右膝带回起始位置; 吐气再换左膝向外张开,吸气时把左脚带回起始位置。(图/林芳郁提供)

图六动作解说:1. 起始姿势:四足跪姿,手掌与肩膀臀部膝盖呈一直线,双手与肩同宽,双膝与骨盆同宽,呈平背状态。2. 动作:吸气,翘屁股凹背抬头;吐气,缩屁股拱背看肚脐。(图/林芳郁提供)

核心肌群的训练有其特性,不正确的练习方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造成伤害。有些训练方式如传统的仰卧起坐、高阻力的背伸直运动,对于腰椎的负荷量较大。此外小小提醒读者,不要在起床的一小时内从事核心肌群运动,可能会有不良影响。正确的进行核心肌群运动才能获得益处,特别是有下背痛问题的人,是否能够从事核心肌群运动,则一定需要物理治疗师的专业评估。

(本文作者林芳郁为台湾大学物理治疗研究所第8届毕业生现职为台大医院复健部物理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