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迪化街文青面店!油葱干面、椒麻鸡胸
文、图/小虎食梦网
不管是文青、还是古早味,对我来说都没有一种说法叫客观,说白一点就是自由心证,你说了算。前阵子和朋友聊到台湾最该引以为傲的料理是小吃;但小吃可以注入年轻人爱的文青风或是什么变化呢?当时,朋友说了一个我不太懂,也不太能体会的名词。不过他说的到底是老面新店、还是新面老店,我也不太记得了。总之,这家偶然发现的店,对我来说就是当下朋友说的吧?我猜。
开场再说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某次带位旅外已久的华桥到迪化街走走,他当时惊讶迪化街的变化如此之大后突然转头问我:「小虎,你喜欢这样的迪化街吗?」,我记得当时我是这么回答的:「我不喜欢,但乐观其成」,要是没记错我几乎是没思考就下了这样的定论。你喜欢现在的迪化街吗?我想还是留给每个人的自由心证吧!
但,不可讳言的,这几年我到迪化街的次数变少了,除了偶尔想起那些老味道会到慈圣宫或是永乐市场一带吃吃、三不五时会到迪化街二段散散步,看看那些破瓦残墙及那些在门口坐着藤椅不知是晒太阳还是期望着越来越少的老朋友走过的老人们,又或者去看看那位卖全台最难喝红茶的大哥还在不在,又或是不是能再偶遇在小巷闲晃的伏苓膏大哥。若然再有就是来买虎妈最爱,也是我家常备的曾伴面。最少当天就是。
当天,其实我一开始是想去吃搬了好一阵子新店的阿伯鱼丸汤,但刚巧没开..走着走着突然看到曾伴面的斜对面有一家新开的面店,这面店开在迪化老街用的是一种比较新潮的概念,但这新我说不上来是什么风,但总之和一般的面店不一样,索性就叫它文青面店、或是文青小吃店。
看了menu后我想起的是个人最近颇爱的文青面店my味(自己下的定论),于是我就在这样的思维下走了进去。
说文青就是一种新、旧的交流对比,最少我是这样觉得,所以店里后的这一面墙和木门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文青,缺了它就不是(笑)。
小菜menu上附了英文和日文,想来是针对附近较多的观光客。站在可以让外国人也尝尝台湾小吃这点才我倒是举双手双脚赞成,这样的消费对外国人来说应该也算正常。突然耳边想起my灶老板说的:「为什么小吃一定要很便宜?」,当然我指的不是这间店有多贵,再怎贵应该也没my味贵(笑)。
把小菜都放在玻璃柜里,这点倒是和传统的面店没什么分别,真要说就是干净了许多,而这也是少数观光客无法接受台湾小吃的一个因素。这又想起my味把黑白切放在日本料理的冰柜这招(笑)。
一面两小菜加上一瓶苹果西打315感觉上是贵了一点,但仔细看内容物又觉得不是那么不合理,毕竟这些小菜和黑白切不那么一样,简单说有一点像小餐馆。
好吧,最少这一面两菜都不是一般小吃店吃得到的,想来老板有自己的想法,不可否认从坐下、点菜到上菜,我内心都充满期待;期待可以吃出不一样的台湾小吃,一如my味。
椒麻鸡胸光是那淡淡的花椒香就让我喜欢,实际吃上来它的花椒麻更重、更讨人喜欢,麻劲后端带出的辣味也很够,光是这调味我就很愿意付这个价位,另外鸡胸肉的口感有一点像舒肥的作法,软嫩不干不柴甚至带点肉汁,真心觉得它好吃。
接下来的麻辣肠对我来说可能就比较无感,麻和辣都轻轻的没什么特别感觉,但猜想会不会是因为我先吃了味道较重的麻辣鸡胸之故,刻意多喝了两口苹果西打再尝,还是没有太多感觉....。
最后这碗葱油开阳面光端上来的香气就够迷人,那香气有一点像江浙菜的「葱火靠」香,香气在伴开时让我口水直流。
面带点微咬劲和少许汤汁的滋润和滑口度,咬下带点面心的口感也很对我的味。葱油的香气不特别重却深得我心,另外就是虾米的后味甚是迷人,这碗面要是我没记错我只花了不到2分钟,就带着意犹未尽之味结束。结论是不看价位,个人很推这家新风样的面馆,剩下的就是你能不能接受小吃店买这样的价格。
走出面店我才发现在这店名字叫「津美妙」,我当然知道它台语偕音意,但又一直猜想会不会有其他的含意?
津美妙 Jmm canteen地址:台北市大同区迪化街一段202号电话: 02 2552 0669营业时间:11: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