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房价所得比为15倍! 全球租屋风气正盛

来源:全球中央

2014年内政部公布了一项统计:台北房价所得比为15.01倍。此数据一出,全民哗然。其背后代表的意义是,若想在台北买间房,你需要不吃不喝15年。

今年房价负担能力统计再度公布,北市房价比升为16.16倍,在景气低迷已久的现在,却有数字活水般不断翻新,着实难得。

古时祖先总训勉,欲攘外必先安内,先成家方能立业。这样踏实拥有一方故土的想望,在房价不断推陈出新的情况下宣告实现,真正成了只供想像的愿望。

还好,逆境中求生存是人类本能。在世界各地日趋普遍的租屋文化,是买不起房的替代选择,也是无壳蜗牛们与大环境间的另类拚搏。

德国重视居住正义 买房非要务

▲德国租房普遍,许多学生、上班族或新婚家庭都是租房过日子。(图中德国当地家庭非文中提及人物)

德国人妻Julia最近决定买房,拥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如此一来不仅有庭院可以种植花草,刚上小学的孩子未来能有更大生活空间,一方面也考虑到年老后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家。

房屋非生财工具有需要才购买结婚七年以来,她和先生及小孩一直都在德国东部德勒斯登(Dresden)郊区租屋。和许多德国家庭一样,他们没有特别挹注心力在把大部分积蓄投入置产,而且租的地方住宅品质相当不错。

Julia一家人决定购屋的主要因素是现在利息低,而且每个月支付的租金成本已经可以贷款买房。

他们签下的信贷方案每月需支付的金额跟现在支付的租金差不多,但拥有这个信贷方案的前提是,未来十年房子都要作为私人住宅使用,不可转卖获利。

买房虽然可以与房东说再见,拥有更多布置房子的自由;但代表得背负更大的责任,未来除了要花更多时间维护房子及花园,即便跟邻居处不合,也不能说搬就搬。

居住在南部第一大城慕尼黑的杂志编辑Sabina,之前都是租房子过日子。五年前在慕尼黑买房,置产后五年间慕尼黑房价飙升,若依现在的房价,她们一家人肯定负担不起。

台北居大不易 省时间住顶楼也甘愿

台湾地狭人稠,顶楼加盖比比皆是,成为另类房屋文化。图为台北市顶楼加盖奇景。(中央社吴翊宁

北市房价高得吓人,买不起总租得起吧?在台湾租房子并不难,只是其中有些「眉角」和「价值观」与别国不同。

有经验的房东多不愿租客申报租金抵免所得税,房客可趁机要求降价;若是房东自己招租也无须实价登录,让房东和租客和谐地相处下去。

不管大房小房 只要「方便」就是好房2014年内政部统计,台北市房价所得比为15.01倍,全球最高。不仅年轻人买不起房,即使是夫妻双收入的小家庭都不见得还得起每月房贷,租屋成为越来越多人可以负担的选择。

其实在台湾租房并不难,随时可以租到房子。全国不动产企研室主任张瀞匀说,由于多屋族有囤房习惯,因此房源多,在台湾多是房客在挑房子、挑房东;但国外则是有钱也不一定租得到房子,大部分需要经过物业管理或仲介人员面谈,以保障房东、租客双方权利。

从多房的屋主端来看,一方面银行利息低,负担相对轻,除非家有急用大笔钱,否则房价不好也不着急出售,可以慢慢挑选优质房客,租金收入就当作贴补房贷;对租客来说,反正出租房很多,大也可以仔细选择易相处、不计较的好房东。

台湾的租屋文化有些特别之处,首先是拥有别国不易看到的「顶楼加盖」。随着工作机会人口愈趋集中都会区大都会区租屋需求量越来越大,开始出现许多顶楼加盖的违章建筑。

另外,华人较能接受与陌生人共用同层空间的态度,也使套、雅房型的租屋型态出现。况且台湾人租屋中意市区,更喜欢生活机能便利的租屋环境,最好食衣住行都方便,在空间与隐私上,反而有较大的弹性接受度。

相反地,外国人习惯保有生活品质,将工作和住宅区分开,且租屋仍要保有隐私性,多选择有独立卫浴、独立厨房及客厅的租屋处作为栖身之所。

香港房价直飙升 方寸笼屋成栖身之所

▲床即是家的笼屋,凸显了繁华的香港背后,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与居住问题。(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提供)

谭先生今天已经56岁,他当前最大的愿望是楼价下跌,以便购买一蜗居,让一家三口入住。

香港租屋两样情 公屋民房大不相同谭先生说,2010年,他眼看楼价飙涨,于是出售自己的民房,打算等待楼价回落时再回购,以赚取当中的差价。但自此楼价节节攀升,他当年出售的房屋,目前售价已上涨了70%。

售房后五年来,他们一直租住民宅,每月租金港币1万2,000元(约新台币5万400元)。不断付出租金之余,楼价也持续上升,令谭先生十分着急,恐怕无法再有机会购房。为此,他曾希望申请政府的公屋,但不符合资格,令他望门兴叹。

像谭先生这样的个案,香港多的是,主因还是香港地小人多,衣食住行,就以住的问题最大。香港的住屋一般分为两类,即公营房屋和民营房屋。

公营房屋又包括公屋和居者有其屋(简称居屋),前者是政府兴建并出租给中下阶层民众居住的租住房,后者则是出售屋,以五到六成的市场价格出售给较有能力的中产阶层

民营房屋则是由民营发展商兴建并出售或出租的房屋。今年中,香港人口接近730万,根据政府统计处的数字,其中约三成人口、超过200万人在公屋居住,近两成人口(约17%)住在居屋,其余则拥有或租住民房,谭先生就是租住在民房中的其中之一。

过去几年,民房的租金随着楼价上涨而大幅飙升,令租客苦不堪言。相较之下,一个公屋单位的租金只有民房的五分之一,不但为中下阶层遮荫,且因租金便宜,其生活也得以「较为宽裕」。另一户住在上水某公共屋邨的梁先生一家则是不同光景。

同样是三口家庭,梁先生自己开计程车妻子在饭店工作,女儿则在当售货员。虽然各人月薪都不高,但由于每月只缴付约2,000元租金,占其家庭收入不超过10%,因此,一家人可以有更多的钱得以运用或储蓄。

相对于梁先生,谭先生是建筑工人,收入较高,妻子也在工作,但每月租金却缴付一万余元,可存钱的数目反而下降。他不愿意透露租金占家庭收入比率,但按照一般统计,恐怕不低于30%。有统计指出,当前民宅租金占港人家庭开支的比率已上升至47%,1997年则占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