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成名人杀手!医10招「早避危险因子」...前期粪便征兆曝

名人贺一航惊传病逝。(图/记者李毓康摄)

文/钱政弘

看到名人罹癌的新闻,我想大家会想了解大肠癌的症状,我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症状会因为肿瘤长的位置、大小不同而有差异。

长在右侧(升结肠)的大肠癌,主要以贫血的症状表现,如疲劳、呼吸喘、心悸。肿瘤若有出血,大便会呈「红褐色」。随着肿瘤长大,肚子感觉到不舒服。不过因为升结肠的管径较粗,并不容易造成肠阻塞(有可能肿瘤很大,排便还是正常)。除非是刚好长在结肠和小肠交界处,才会造成小肠的阻塞。

长在左侧(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大肠癌,会有肠阻塞的症状,特别是在饭后,肚子会有绞痛的现象,排便的习惯会改变,例如排便的频率增加,每次粪便量减少;肿瘤若出血,可能直接解出鲜红色的血或是红色的血附着在粪便上。

长在直肠的大肠癌,除了阻塞的症状外,排便的习惯也会改变,例如便秘、腹泻、和里急后重(感觉一直想大便但又排不出粪便),同样可能解出鲜血或混有鲜血的大便。另外,大肠癌患者的粪便带有黏液或有恶臭味,形状也改变,如变细、便松散或变糊状,这都是可能出现的变化

要提醒的是以上这些症状,都是肿瘤长到一定大小才会出现的症状,要知道大肠直肠癌长得很慢,可能在「症状出现前五年」就存在了,癌症初期时,病患自己感觉不到有什么症状,尤其是长在右侧的大肠癌,发现的时候常常已经长得很大了。真的有了以上变化,可不要轻忽,应该尽早就医喔!

▲大肠癌若长在左侧会有肠阻塞的症状,饭后肚子绞痛。(图/达志示意图

以下我把以前有关于大肠癌预防的旧文贴出,大家就复习一下吧!以下列出跟大肠癌有关的危险因子和预防方法,加上一些说明,让大家能充实新知

1.运动运动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机率,在动物实验中可以看到,运动会使得肠道菌丛改变,增加短链脂肪酸,帮助免疫调节抗癌

2.加工肉品加工肉品制作过程的添加物高温制程都会有致癌产物出现。这类肉品富含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肝脏分泌胆酸,而过多的胆酸在大肠会被细菌代谢成「次级胆酸」,次级胆酸会造成肠黏膜病变。最近研究显示有胆结石或接受胆囊手术的病患长期追踪发现,右侧大肠癌的机率上升,这个族群就该少吃点红肉、加工肉。

3.酒精长期喝酒(每日2杯酒)会改变肠道结构,增加细菌的毒素进入全身循环,造成发炎反应及糖尿病,全身代谢异常也会增加罹癌风险

4.过重或肥胖肥胖会增加胰岛素分泌,促进细胞增生变异。肥胖和肠道细菌也会互相影响,肠道细菌和其代谢产物改变和大肠癌的生长有关。肥胖会增加次级胆酸的形成,其易破坏DNA,使年轻族群容易罹癌。

5.膳食纤维全谷膳食纤维摄取不足,有利于恶名昭彰的具核梭酸杆菌(F.nucleatum) 生长(有关具核梭杆菌引起大肠癌的说明,请参考以前贴文);有研究显示,改吃高纤低油食物,是可以减少肠道具核梭杆菌的数量。此外多吃高纤食物可以帮助好菌生长,如双歧杆菌的增加,会产生丰富的短链脂肪酸,有助免疫疗法的抗癌的效果

6.乳制品牛奶、钙补充发酵乳制品(如优酪乳),可改变肠道菌相。此外乳制品含丰富的钙质,钙可以结合胆酸和游离脂肪酸,减少它们对肠道黏膜的毒害;并抑制食物中血红素对大肠的致癌作用。

▲红肉高温烹煮时易产生有毒物质。(图/达志示意图)

7.红肉红肉在烹煮时常以高温加热,易产生有毒物质(多环铵类),红肉富含血色素-铁质,摄取过多容易产生活性氧化物质,破坏细胞DNA。

8.Omega 3脂肪酸补充海产的Omega3脂肪酸(如鱼油)不论在减少大肠癌的发生、进展、远处转移皆有好处。Omega 3脂肪酸可以增加抗发炎细菌(乳酸菌比菲德氏菌),减少具核梭杆菌和大肠杆菌,促进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同时增加免疫疗法的效果。

9.含维生素C食物、维生素D、综合维他命这几项补充品的好处多来自动物实验,在人类的证据力较弱,参考即可。

10.抽烟抽烟对增加大肠癌的影响是非常久的,就算戒烟超过25年以上还是有风险(不要放弃喔!还是戒烟啦!),抽烟会影响肠壁分泌黏液的功能,造成病原体不容易清除,影响肠道菌相生态;吸入的化学物质会产生自由基,造成大肠息肉及息肉的癌化

结论是请记得多运动,多吃膳食纤维、乳制品或牛奶,少吃加工肉品,乖乖做筛检,即可远离大肠癌。

本文经授权转自:钱政弘 肝胆胃肠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