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节气「大雪」 祛湿排寒、护心血管4大要领
今日是24节气的「大雪」,近日台湾地区常常都是北北东湿冷緜雨、其他地区阳光普照、日夜温差大的天气型态。以时序来说,冬天应是万物消长的敛藏时节,阳气容易耗损,中医提醒要遵循「驱寒保暖」的养生要诀:补阳气、顾心脏护血管、保暖排寒、祛湿温藏。
1.补阳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预防医学医师洛桑加参提醒,补充阳气可以推动五脏六腑的运作,也是人体温暖的来源,尤其在长时间阴雨的天候下,更要善用充足睡眠补充阳气,一天尽量睡满7到8小时,夜晚尽量晚上10点就寝,早上等身体暖了再出门,避免清晨严寒着凉,也减少因为温差大,血管急遽收缩,导致心脏病、中风发作的风险。
洛桑医师也强调,若天候许可,白天在有绿树的自然环境里活动至少半个小时,多晒晒太阳,吸收维生素D,能让骨质强化也舒缓心情不郁闷。就算是阴雨天,也可以在室内种些绿色盆栽,打开窗帘让自然光进入,些微开窗流通空气,都有助补足阳气。
2.顾心脏、护血管 不让身体处于冷热交替状态很重要:
剧烈变化的气温是中风及心肌梗塞好发期,不让身体处于冷热交替状态很重要。天气冷时,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低温也会刺激末梢神经收缩,血管阻力变大,血压上升,心跳加快,血液也容易凝结形成血栓,造成心脏病发作。
美国心脏学会的《高血压》期刊发现,睡得深沉时,大脑电波与心跳会趋缓,血压会降低并达到平稳,所以深度睡眠最少的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最高,在冬天尤其危险。睡得好就能帮助血压维持正常,睡前试试听音乐、泡澡、静坐,都有助于一觉好眠。
3.保暖排寒:
高雄长庚医院中医部建议,可在床边摆一件外套,如此在隔天起床当掀开棉被时即可披上,以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直接刺激。颈部与背部也是保暖重点,选择宽松柔软的有帽外套最适宜。
不要让脚直接接触冰冷地板,是排寒保暖要点之一,穿上有止滑效果的袜子是好选择。(示意图/Unsplash)
此外,室内保暖也不能忽略,古人说「寒从脚下起」,家中若没有暖气设备,记得要多穿条厚袜子保暖,避免脚直接接触冰冷地面而受寒,睡前也可以做个温水足浴,让身体暖和,更好入眠。在常发作风湿痛的关节部位,也要保持干燥温暖,如一些有保温效果或远红外线的护膝是有帮助的。
4.祛湿温藏:
除了避免让身体受寒,也可以透过饮食保护心血管。高雄长庚营养治疗科营养师梁子明建议:
.吃药膳时(如:姜母鸭、羊肉炉)应该多搭配叶菜类食材(如:高丽菜、青江菜)或是菇类食材(如:金针菇、香菇),以达摄取足量的膳食纤维。
.应该将药膳进补的羊肉、鸭肉、鸡肉等食材,去除掉肥肉,动物皮等含油脂多的部位,减少摄取动物油脂。
.减少喝汤的习惯。虽然药膳熬煮的汤头,口味喝起来浓郁香甜,却含有不少的盐分及油脂,对心血管健康影响甚大。如果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建议就浅尝几口,满足即可。
.注意药膳常见的沾酱及佐料(如:酱油膏、豆瓣酱、花生酱等),其含钠量及油脂含量也都较高,提醒要酌量食用。
.如果是患有糖尿病的民众,则要注意挑选富含糖类的食材,若药膳当中有根茎类食物(如:南瓜、玉米、芋头、地瓜等等),则必须减少主食类的分量(如:白饭、面条、冬粉),以维持血糖浓度稳定。
.至于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民众,建议应向医师或营养师咨询是否合适药膳进补,以免造成肾脏负担。
除了药膳之外,当季的菠菜、洋葱都是很好的选择。菠菜含有丰富的叶酸,每100克有超过70微克的含量。《美国医学会期刊》研究曾发现,叶酸和维生素B12比维生素E、大蒜和其他营养补充剂更能有效预防心脏病。
冬季吃洋葱的好方法之一,是做成洋葱汤,既暖身护胃,又能温和吸收洋葱的营养。(示意图/Unsplash)
洋葱则含有前列腺素,能扩张、软化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液流量,促进引起血压升高的钠离子排泄,可以调节血脂,预防血栓形成。
除此之外,红萝卜、山药、黑木耳、海带、草菇都对心脏好处多多,蔬菜摄取量每天建议3到5份(1份相当于半个饭碗)。中医也提醒,冬天可以选在中午吃蔬果,早晚则不要生吃蔬菜,比较不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