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米其林接地气 更有台湾味

文/萧歆

4月10日,享誉国际的米其林指南,第二度来台,盛大发表台北版指南。

发布会当天,怕出席人数爆表,主办单位早上8点发号码牌,但不少记者6点到现场排队,深怕挤不进去。不到7点半,现场已有上百人,排成长长人龙

颁奖开始后,随着一家家夺星餐厅公布,欢呼与掌声不断,当然更少不了让人流泪的感动时刻。

续留一星的明福台菜海鲜,去年并未有人出席领奖,今年由高龄80岁的主厨阿明师和老板林丽珠共同现身。两人颤巍巍地上台领奖,合照比赞,引起全场欢呼

去年夺一星的RAW和Taïrroir态芮今年升为二星,分别由黄以伦何顺凯这两位「台湾囝仔」主厨领军,也振奋了现场。美食家高琹雯就提到,两位年轻主厨获得肯定,可以视为新世代厨师代表,颇有世代交替之味。

盘点今年的摘星餐厅,和去年相较,总家数由20家增至24家,新增的餐厅包含Impromptu By Paul Lee、logy、山海楼和台南担仔面

除时尚法菜餐厅「La Cocotte」因歇业无缘再留榜上,其余去年摘星者,今年皆维持星等,甚至升星

有人狠酸,这样的名单,「过于保守」与「无聊」。但其实观察其他城市的米其林指南,历年入榜餐厅,在一、两年内本就难有巨幅变动。

台菜从两家变四家 各领风骚

饮食作家叶怡兰认为,今年这份名单有不少值得玩味之处,例如摘星的台菜餐厅,从两家变成四家,值得欣喜。

巧的是,这四家摘星餐厅,各别代表台菜的四种形式:明福是餐馆菜、金蓬莱是北投酒家菜、山海楼是宴席菜,而台南担仔面则是海鲜料理。

叶怡兰进一步说明,受到全球高级精致餐饮(Fine Dining)影响,台菜其实也朝高级精致的形式摸索,但困难重重。

放眼精致餐饮较成熟的国家,如法国与日本,有宫廷菜或贵族料理可以借镜,料理设计原就以一人一份为主,从器皿、摆盘到餐酒也多有所考究。

反观台湾,因为历经殖民,较高端的饮食文化无法累积,因此一直偏重庶民饮食。

加上台菜以桌菜为主,变成一人一份的形式难免走味,首先热度就是问题;又若把一条鱼,做成一人一人份,也少了台湾味。

所幸不少业者努力从过去的宴席菜中找养分,复刻酒家菜、办桌菜、阿舍菜等,并试着在桌菜与个人餐饮中找到平衡,例如热炒炒小份一点,或者使用无须再经切分的小型鱼。

叶怡兰观察,米其林刺激台湾餐饮界思考,什么是台菜的精致餐饮,对台菜发展是好事。

金蓬莱主厨陈博璿则指出,米其林能为台湾餐饮带来新的动力。最重要的是,借由米其林,唤醒更多年轻人的热情,让台菜传承更容易。

虽然台菜已有四家入选,仍和日式料理相差近一倍,不少民众困惑,为何这么多家日本料理入榜?

「走出日本,全世界最好吃的日本料理,应该就在台湾了,」叶怡兰解释,日本料理的精致餐饮原先就发展完整,加上台日间历史、文化有很深的连结,因此日本料理在台北的摘星名单中占比高,其实很忠实地呈现台湾现况

检视本次摘星的日式餐厅,甫入选就夺得二星的鮨天本,虽然造成话题,但被认为是众望所归。

坊间就流传着一则笑谈,仅有12个位子的鮨天本,去年未摘星,很有可能只是因为米其林密探订不到位子。

光荣摘星后 压力随之而来

米其林虽然才刚来台一年,却已给台湾餐饮界带来诸多刺激。

如今年蝉联二星的请客楼,喜来登餐饮行政副总沈培伟表示,去年摘星后,带来业绩成长,来客数与外国客成长5到10%。为此,他们特别替服务人员安排英日文和桌边服务训练,更换桌椅和器皿,也更新厨房动线,让厨师更好工作

主厨林菊伟表示,去年摘星后想的是如何维持口味的稳定性;今年续留二星,他计划把重心放在盘饰。他解释,视觉呈现始终是中餐较缺乏的元素,因为热菜等摆盘若要摆到好,往往放到客人面前就凉掉了。因此,未来得设法把菜色设计得简单些。

他也坦言,摘星后压力很大,但他相信,适度的压力能带来成长。

而连两年摘三星颐宫,面对压力也有不同体悟

「我可以理解为何掉一颗星,会想跳楼,」云朗观光集团餐饮事业部总经理丁原伟背光坐在窗前,窗外细雨不断,说着这句话时窗外感觉更阴冷了。

过去这一年,他的压力很大。外界频频拿放大镜检视,不少人质疑,颐宫凭什么得三星,「我其实知道批评与质疑不断,」。但他知道,怎么解释都没用,只能靠好成绩证明。

还好,今年颐宫顺利续留三星,让丁原伟在得知喜讯时,不禁流下男儿泪,很快就写了百字书,传LINE谢谢同仁的付出。

丁原伟回忆,去年摘星后不久,就有客人提醒他,服务员没有笑容,像是失去自信,原来是一时成为餐饮界焦点压力太大。经过调适,员工才找回笑容与热忱,让老顾客直言「颐宫回来了」。

借镜国外厨师 改变工作心态

米其林虽带来压力,他也肯定米其林带来的正面影响力。「大家要学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他举例,之前曾多次邀请国外摘星厨师来台交流,发现得奖主厨都是凌晨3点起床备战,精挑细选食材,采购蔬菜时到市场一根一根挑,不是一箱一箱进货。

受到好几次类似的震撼教育,让颐宫同仁更严谨面对工作。例如针对食材,进货开始以「根」为单位。

为确保食物不过夜,他们把冷冻冰箱的线剪了,深夜11点,还会派员巡逻。又如做明虾饺,不会先做好放冷冻,也坚持不加鸡粉和味精,而是用20公斤的澳洲活龙虾熬汁。因此,尽管近期明虾饺价格调高,丁原伟仍苦笑说是「卖一笼赔一笼」。

丁原伟坦言,摘星后营业额虽明显成长,但成本也成长不少。光是餐厅里两座中式花卉摆饰,每季就花6位数台币,请大师设计与保养。

展望第三年的米其林,丁原伟决定一切顺其自然。在他眼中,颐宫已在正确的轨道上,接下来只要把原来的颐宫做好即可。

听完过来人经验谈,本期《好享生活》带您走访三家今年新入选的一星餐厅,一窥新秀故事。也拜访必比登推荐的餐厅与摊贩,深入大街小巷与夜市,了解米其林刮起的红色旋风,如何影响台湾。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5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https://reurl.cc/WzA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