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钙摄取量普遍不足 7年后骨松高风险族群增为42%

骨科医师威佑表示骨松没有症状,应及早接受骨质密度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图/记者林悦翻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52岁张姓女子,因为背痛问题怀疑自己是否得了骨质疏松症,因此到骨科门诊想要做骨密度筛检,经检查果真有骨松问题,目前接受药物治疗,台南市安南医院骨科医师李威佑表示骨松没有症状,病人往往都是跌倒后严重骨折就医才发现,应及早接受骨质密度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李威佑说随着高龄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经是全球第2大的重要流行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李威佑说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骨质疏松症风险族群预计于未来2025年增为42%,2050年增加至57%。李威佑指出骨质疏松症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的,它代表的是骨质的流失速度大于生成速度,骨质密度逐渐走下坡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为骨质密度值T.score小于等于-2.5,而市面上主要以使用双能量X光吸收仪(DEXA)检测特定部位腰椎及一侧髋骨),测量骨密度值。虽然骨质疏松症不会引起症状,但是骨质疏松和骨折有着密切关系,这也是造成患者症状的主要原因

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很多,除了女性停经以及老化之外,还有体重过轻,缺乏运动钙质维生素D不足,抽烟,喝酒过量内分泌失调,长期使用类固醇或是其他可能造成骨质流失的药物(制酸剂、抗痉挛药物、利尿剂等)。

李威佑强调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目标在于减少骨松骨折,主要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方面包含去除危险因子戒烟戒酒,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取量,从事负重运动和平衡训练,并改善居家及公共环境,减少跌倒或外伤的发生。根据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和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建议,50岁以上成人每日至少需摄取饮食钙量1200毫克(包括钙片补充剂量)和维生素D3约800至1000国际单位(IU)。

对于高骨折风险或已经发生骨松骨折的病人而言,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建议,光是非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应该要积极使用抗骨松药物治疗。李威佑表示,抗骨松药物主要分为三类:抗骨流失类药物,促骨生成类药物,以及混合型(抗骨流失+促骨生成)。李威佑提醒,不论任何药物,治疗需1年以上才可达到减少骨折之效果,因此不宜太早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