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骨松比妈妈严重!医曝「2大关键」没做好...常坐办公室也要小心

▲年轻应及早存好骨本,否则老了容易骨松。(示意图记者李佳蓉摄)

记者林妤柔/综合报导

62岁的卢姓妇女健检时发现骨质密度T值达-4.2,处于骨折高风险,她惊觉不妙,拉她83岁的妈妈检验,T值却是非常正常的0.4。彰化医院骨松专科医师陈柏辰表示,卢母务农,晒太阳又负重劳动,存下了骨本,长时间坐办公室卢女则骨质流失快,成为母女俩骨质差异这么大的关键

陈柏辰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台湾髋关节骨折每年近2万例,发生率高居亚洲第一,5年死亡率高达5成,严重性甚至超越大部分癌症,成为老年人隐形杀手,而骨质疏松易造成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的后果通常很严重,但国人却长期忽略,甚至不了解骨松,卢姓母女的案例得以窥见。

陈柏辰说,卢女做了双能量X光骨质密度检查,骨质密度T值达-4.2,比起界定骨质疏松症的T值-2.5还低了不少,骨松严重,必须药物治疗,她也因此认为,妈妈年纪大,一定更严重,带了妈妈来检查,却是T值0.4,骨质像年轻人一样。

▲X光骨质密度检查。(示意图非当事人/彰化医院提供)

陈柏辰表示,一般而言,年纪越大骨松越严重,但卢姓母女却相反,两人的基因饮食落差不大,重点在于卢母一生务农,长期晒太阳,有了充足的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而负重劳动也有助于减缓骨质流失,从年轻就持续累积骨本,相较之下,年轻开始就坐办公室的卢女,和妈妈相反,少了维生素D的补充,又不运动,到了更年期之后,骨质快速流失。

国健署调查,骨松易骨折,台湾因髋骨骨折1年内死亡者约2成,5年死亡率高达5成,脊椎骨折1年死亡率1成,5年死亡率也达到4成,主因是骨折导致行动不便、长期卧床,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引发死亡,而患者免疫力变差,更易因肺炎泌尿道感染死亡。

陈柏辰指出,要预防骨折,就要监控骨质密度,女性停经后、男性50岁以后最好每年检测骨质密度,骨质密度T值在+1与–1之间,表示骨质正常;在-1至-2.5,要提高警觉,进行保养;小于-2.5,代表已经骨质疏松,必须治疗加保养,由医师开立处方药

▲医师分享4个保骨要点。(图/彰化医院提供)

如何安全保骨,陈柏辰提出4要点。一是「饮食对」,多吃钙质蛋白质强筋健骨的「黑、白、绿、黄、鱼」,黑指的是香菇黑木耳芝麻发菜黑色食物,白是指豆干、牛奶金针菇等,绿是指芥兰、紫菜绿花椰等,黄是指起司、乳酪奶油蛋黄柳澄汁等,鱼是指小鱼干、沙丁鱼鲑鱼等;二是「习惯好」,多运动、晒太阳、不抽烟、不过量饮酒;最后两点为「早发现」及「早治疗」:透过骨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情况,和医师讨论治疗方向。

生火了!连我妈都用到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