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2颗热量>卤鸡腿+饭+秋刀鱼!专家4招「防爆油、血管堵塞」
图、文/ihealth
端午假期到来,许多家庭可能会把粽子当主食,把握一年一次的端午节,趁机大快朵颐一番。但你知道,有些人可能不适合吃粽子吗?一般市面上的糯米粽,丰富的内馅再加上高油、重咸的烹调方式,往往造成粽子高热量、高脂肪的原因,若不忌口而食用过量,更可能加重身体的负担。
健康吃粽子的四大原则
1.注意食材
一般粽子的内容物常含有蛋黄、五花肉,由于蛋黄中含有不少胆固醇,若有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每日以不超过1颗为宜;五花肉也含有高脂肪,可减量或避免食用以降低身体的负担。
粽子的主要成分:糯米,不但缺乏纤维素也不易消化,若有慢性胃炎、肠胃病患者,因本身消化功能较差,食用过量可能造成腹胀、便秘等等的情况,除了细嚼慢咽外,也必须适当摄取。
重油、重咸的内馅可能造成血糖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进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所以食材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坊间的健康粽,会以五谷杂粮来取代糯米,不仅能增加纤维素,更可以改善糯米不好消化的缺点。
2.控制热量
以一位60公斤的办公室上班族为例,一日所需热量约为1800大卡。一般包含猪肉、香菇、蛋黄、虾米并用油炒过的传统肉粽,一颗约为500-600大卡,若一餐吃下两颗肉粽约为1000大卡来比较,吃下的热量已超过下列所有食材的总和:
● 一碗白饭280大卡● 一支65公克的卤鸡腿115大卡● 一尾香煎秋刀鱼160大卡● 一个豆芽菜春卷170大卡● 一份烫青菜(无肉燥)50大卡● 一碗竹笋汤50大卡● 一颗饭后橘子60大卡
上述食物总和约900大卡,还不及两颗粽子的热量,尤其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需要注意热量的摄取,别忘了,热量可是肥胖的主因阿!
3.减少酱料
古早味的油膏、红通通的甜辣酱,都是许多人吃粽子不可或缺的良伴,不过这些酱料大多重咸且钠含量高,对于高血压及肾脏病患者来说可是沉重的负担!一般民众也应该少量或避免酱料的添加,才能降低肥胖与慢性疾病的风险。
▲端午节吃粽子要注意热量、酱料的摄取。(图/记者孙若蜜摄)
4.搭配蔬果
缺乏纤维素是粽子的一大缺点,蔬菜及水果富含多种营养素及纤维素,搭配食用能帮助肠胃蠕动、减轻消化负担。另外,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较弱,蔬果的纤维质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也可以选择添加薏仁、荞麦、小米、五谷米等富含纤维的食材入粽,更能吃得安心。
在欢庆端午的同时,我们还是可以品尝美味的粽子,但必须留意少油、少盐、少糖、多纤维的饮食原则,也不要狼吞虎咽坏了身子。慢性病患者记得少吃一点,一天不超过一颗为基准,搭配适度的休闲运动,如此一来才能吃的安心、食的健康,过一个享受美食无负担的端午节。
原文请见:「粽子热量超惊人!健康吃粽子的四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