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洗肾王国!糖尿病「分5级病变」明明吃多却变瘦

台湾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图/翻摄自pixabay)

文/陈奎笃

台湾洗肾患者已超过八万名,是全世界洗肾病患密度最高的国家。慢性肾脏病于早期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因此大多数病患对于罹病缺乏认知,往往等到疾病末期才发现就医,错失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黄金期。

其中最常导致慢性肾脏病的致病原因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其中尤以糖尿病最为重要。民众特别是有这些慢性疾病者,须加强对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之警觉,早期检查、早期治疗才能避免疾病恶化而不自知。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含多渴、多吃、多尿、体重减轻等。有症状的病人只要测量随机血糖数值大于200mg/dl以上,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无症状病人则需符合以下条件的其中一项,且需重复检验有两次以上才可诊断为糖尿病。

(1)空腹8小时血糖≥126 mg/dl。

(2)葡萄糖耐受测试两小时血糖≥200 mg/dl。

(3) 糖化血色素≥ 6.5%。

糖尿病若控制不良会引发诸多并发症,包括有脑中风、冠状动脉心脏病、周边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关节病变等。

糖尿病肾脏病变可分五期。

第一期:肾丝球过滤速率增加,肾丝球肥大。

第二期:肾丝球过滤速率恢复正常,但肾丝球组织已出现病理性变化

第三期:肾丝球病理变化持续恶化,开始有微量白蛋白尿液中流失,每日流失量介于30~300毫克之间,称为微蛋白尿期。

▲乱吃来路不明的药物伤肾!(图/ETtoday新闻示意图

第四期:尿液中白蛋白每日流失超过300毫克以上,亦称为明显蛋白尿期。

第五期:肾衰竭期。血中肌酸酐和尿毒素开始上升,逐步进入肾衰竭。糖尿病患需筛检是否有蛋白尿,若合并有蛋白尿的人有较高机会进展成严重慢性肾脏病。

如解尿时发现尿液有过多泡泡水肿等症状,务必至医院作筛检,确认是否有肾丝球过滤率降低或尿蛋白异常。

为了要预防肾脏病变、延缓肾功能恶化,除了早期筛检早期发现以外,很重要的是控制血糖、血压。血糖的控制除了饮食控制、适度运动、降血糖药物使用之外,建议能自行监测血糖,除了可记录血糖变化提供医师调整药物之参考,也可了解是否饮食所造成的高血糖

对血压的控制,若没有禁忌症,建议优先使用血管张力素受体阻断剂/血管张力素转化酶抑制剂,但使用者须依医师指示定期追踪肾功能与钾离子浓度。此外,高血脂的控制也很重要,不但能预防心血管疾病,使用降胆固醇药物的部分患者,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可能会减缓。

抽烟、肥胖都与慢性肾脏病、也与许多其他慢性病有相关,适度减重、戒烟可能有所帮助。此外,不当服用中药止痛药、或来路不明的药物,可能直接造成肾功能损伤。脱水、暴饮暴食、过度蛋白质摄取等也应该避免。保护自己的肾,须从日常细节做起。

作者介绍

陈奎笃医师,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肾脏内科

主治项目

急慢性肾脏病、肾衰竭、血尿、蛋白尿、透析治疗、电解质异常、泌尿道感染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