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胃口是体内湿气重!医曝最佳排湿法
台湾气候潮湿闷热,加上多日下雨后,湿气更重。(图/pixabay)
台湾气候潮湿闷热,加上多日下雨后,湿气更重。中医师个人如何排湿?
以中医观点,「湿」是致病因素,环境中的湿以及体内的湿排不出去,就会影响全身。现代人经常吹冷气、饮食多冰冷、油炸或重口味等饮食习惯,容易损伤脾胃,加重身体的内湿状况,「湿的问题,国人很常见」玺悦中医诊所院长罗珮琳指出。
湿的状况遍及全身。譬如有些人会感觉身体、四肢很沉重,或出现头晕、头痛、胃口差、消化不良、排便不顺、大便黏腻、私密处搔痒或分泌物较多。而且,湿会阻碍气血循环,引发疼痛或慢性发炎,像这次引发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COVID-19,一称武汉肺炎),会出现肠胃不适、味觉改变、发烧等状况,因此被中医归为湿邪作祟。
中医处理湿的方法,首重调理脾胃。罗佩琳解释,中药材依照祛湿的强度排列,可分为以下4种:
·利湿:祛湿效果强,类似利尿剂,可直接排除身体多余水分。但缺点是可能除去太多水份,易造成身体损耗,例如中药车前子。
·渗湿:祛湿效果次之,可让身体的水分慢慢流出,如中药茯苓、薏仁、玉米须。
·化湿:祛湿效果比渗湿再差一点,类似用嘴巴吹干水分,芳香类中药如藿香、佩兰多属这类。吃咖哩等食疗,也较偏向化湿作用,可以短暂缓解湿的状况。
·燥湿:祛湿效果最弱,类似干燥剂或吸湿石,可以温和地把湿气化解掉,如中药苍术、白术。
在台湾,湿的问题,一年四季都有,中医师个人如何排湿?平常就要适度流汗。
中医师罗珮琳平时会喝点生姜玉米须茶,帮助排湿。(图片来源:中医师罗珮琳Facebook)
罗珮琳平时会做运动、泡澡及喝温开水,协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发汗运动是最好的排湿法,」她说,平常会利用快走、或走滑步机,动出一身汗;运动完会泡澡,水的高度约盖过肩膀,通常会泡20分钟,让身体出汗。另外,生冷及冰凉食物会损伤脾胃,她平常多饮用温水,尽量少碰冰冷食物,「1年吃冰的东西可能1、2次而已,」她说,即使夏天天气热也会喝温水,或饮料不加冰,避免身体湿气过重;有时也喝点生姜玉米须茶,帮助排湿。
她建议,平常可吃些四神汤补养脾胃,四神汤的山药、芡实、茯苓、莲子可健脾胃利湿,很适合体弱、劳累、消化不良,或没胃口的老人、小孩做为日常调养。
生姜玉米须茶。(图片来源:陈德信)
生姜玉米须茶(1人份)
材料:玉米须1钱、生姜连皮3片、水300cc
做法:玉米须、生姜泡热开水10分钟即可
建议1日可饮用3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