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营养恐致过动症! 中研院点名2大NG食物:少喝含糖饮

中研院首发现「吃营养」可改善过动症,2大NG食物少吃!(图/记者严云岑摄,下同)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是儿童常见神经生理疾病台湾盛行率已达5-7%,学童上课无法专心冲动控制力差,严重影响课业表现。中央研究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潘文涵特聘研究员所率领的研究团队发现,ADHD与吃得不营养有关爱喝含糖饮料、吃零食,都容易引发致病风险因子,间接诱发过动症发生。

潘文涵表示,过去医界对ADHD的危险因子包括神经传导物质分泌异常、遗传脑伤,为了探讨ADHD与学童生活型态和环境关系,她与台湾大学、长庚大学、台北医学大学合作,从大台北地区31所小学招募216位病童,与条件相似的病童进行研究,从过敏现象、饮食型态与血液测量值等差异,推算危险因子的数目与疾病关系。

▲研究团队比较ADHD学童与正常学童的饮食型态差异。

ADHD在临床上的4个风险因子,包括贫血、血清素偏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与免疫球蛋白(IgE)偏高,后两者与过敏发炎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同时有2种以上过敏症状的学童,得到ADHD机率常人高出2.34倍;4风险因子皆异常者,机率则飙升至6.5倍,研究成果已刊登于国际知名杂志《临床医学期刊》。

「过敏与过动机制是重叠的,因此改善过敏症状与减少致敏饮食,都有助改善过动症状。」潘文涵表示,检视过动儿与非过动儿的饮食型态发现,ADHD组学童蔬果水果蛋白质类等营养性食物摄取频率明显较低,高糖高油等不营养食物摄取率却偏高。

▲潘文涵研究团队发现,过敏种类越多,ADHD风险也越高。

潘文涵提到,不营养的饮食包括烧烤、油炸食物、甜食等,小朋友爱吃的科学面、含糖手摇饮等,也是致敏风险因子。而此次研究也首度发现,ADHD孩童血液中的无机磷酸盐偏高,此化学物质常见于加工食品与含糖饮料等,若未妥善控制,未来恐增加肾脏病发生风险。

潘文涵表示,ADHD病因复杂,但定期筛检过敏症状、检测相关的临床生化数值,以及执行饮食评估并不困难,建议过动儿的父母,应了解孩子是否具有过敏体质及贫血问题,也可多让孩子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核果优质蛋白质等营养食物,推测若能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修复营养生化状态,应有助于过动症病况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