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壮集-内湾的再生

▲7年前的内湾戏院。⊙刘克襄摄影

▲10年前的内湾街景。⊙刘克襄/摄影

▲15年前的内湾吊桥。⊙刘克襄/摄影

▲10年前内湾线火车进站。⊙刘克襄/摄影

上个世纪末,内湾线,应该是全台湾最萧条的火车支线

最早初访,约莫在1995年,那时小镇没什么热闹。想要找一家店小坐,连卖咖啡的都没着落。只有几家卖客家面的摊子零落地盘据吊桥附近的街口。逛个一小时,已经和友人绕回车站,开始在观看回程时刻表,盘算着离去的时间。

千禧年后,北二高开通,小镇才逐渐热络起来。出了素朴的车站,前面犹如在办婚节喜庆。迎面一家装饰别致,充满人文旅游风味樱花庄,卖着擂茶和客家饭菜。还有别地不易看到的牛浣水、山粉圆。

若是往镇里走,还有一家50年代风味的怀旧小舖,店里尽是早年的生活物件和用品。巷弄间还有家小摊,摆售着小巧野姜粽在试卖。包着这种野花素材馅料口感清香,毫不油腻

反向往吊桥那头,还添增了几家风味特殊的客家麻糬小舖。过了桥,一片淳朴的乡野风景沿着油罗溪,很有百年前西方人笔下福尔摩沙风味。

更重要的是,小镇到处都有解说。木造内湾戏院、日据时代的警察驻在所,林业时代的林务管理所、四十多年前的老天主堂古色十足的建筑,前面都立有一个素朴而不碍眼的枕木牌,扼要的文字,介绍着这些地标在小镇的角色。

以枕木为告示牌,无疑是支线火车之故。游客透过这些解说,对这个一度繁荣的山林小镇,多少有一个梗概的了解。

唯又过三年,再带学童走访他们小时去过的内湾,才步下车站,随即被眼前特殊的景观吓着。

淳朴的车站主体建筑,竟彩绘上樱花和蒸汽火车。车站旁还站着一座老太婆雕像,肩着油纸伞和包裹。再抬头,一个雕像机器人爬在电线杆上。仔细端看这两个似曾相识的人物。突然惊觉,它们不就是小时常看的漫画刘兴钦笔下的大婶婆和机器人吗?

内湾的热闹也变得更大了。除了漫画人物的矗立,车站前的和平街,形成两百公尺的饮食店艺品杂货店。内湾老街食堂、内湾栈等等餐厅,都以充满现代感乡土味装饰门面,俨然是另一个深坑或九份老街的再版。连内湾戏院也沦陷,分割成许多贩售食品和粗俗童玩艺品的小摊铺

野姜花粽则打出名号,如今好几摊都有此物,俨然成为新特产,但其它客家食物和别地就大同小异了。

如今例假日时,私家轿车已经不容易驶进内湾,外环道辟出好几个连续的大停车场和儿童游乐场。有一些外来的商家,索性小货车一靠,便大刺刺的摆摊,喧嚣地吼卖物件。而吊桥对岸,好几家餐饮店辟林为园,如雨后春笋沿着油罗溪座落,似乎在打造另一个新的休闲空间,却跟内湾很疏离。

以前在小镇上从容的徜徉,一点也不觉得累。现在逛半圈,已经疲惫不堪。我们躲到略为安静的广济宫大树下休息。

「喜欢现在的内湾吗?」我问孩子们。他们沉默不语,像此地新设立的木臂号志牌,指示标志静寂下垂。

我是嘴上不说,心里也怨叹得兴发种种矛盾。担心它因过度商业而失去纯朴,却又不禁想为这个小镇的某些新创意击节。

晚近,若要推荐一乡一特色的代表乡镇,内湾是我最想推荐的地点。但若要选一个过度观光化的地点,它也会是最坏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