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真的不好?专家揭秘制作过程:重点在食用量

味精食品添加物调味剂鲜味料之一。(图/食力提供)

文/食力编辑林钰雯

在酸甜苦咸之外,代表第五个味道「鲜味」是二十世纪初由日本东京大学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发现的,是一种最稳定的谷氨酸盐,后来被大量生产为「味精」。

早年从海藻提取或面筋水解而来,现在则大多使用淀粉糖蜜为原料,以微生物发酵制成,当中主要的化学成分麸胺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简称MSG),是「左旋麸胺酸」的单钠盐,也称麸胺酸单钠,也叫做谷氨酸钠或麸酸钠。

舌头敏感的外食者,会以「嘴唇周边与舌头感觉到刺痛」来判别店家汤头调味酱中是否有加入味精,用餐后会口干舌燥一直想喝水。外食选择时甚至会要求不加味精,而自己做菜时加入味精一定不好吗?

味精是食品添加物的调味剂、鲜味料之一,跟白糖、盐与醋都是家中常用调味料,关于味精的坏事主要来自美国七零年代开始流传「中国餐馆症候群」,就是中国菜餐厅会过度使用调味料,让敏感的人吃了会有口干舌燥、头痛恶心等综合症状。

事实上,在肉类乳制品、及农产品中都有味精的主要成分--麸胺酸钠,根据国际麸胺酸钠资讯服务单位(IGIS)研究,我们每天正常的饮食中大约会摄取到约20克的麸胺酸钠,也就是说,鲜味无所不在,要注意的是:吃得多不多。

味精怎么做的?现在的味精从发酵法制作出来,方法与酒、醋类似,钠通过中和步骤则在后期添加。在发酵过程中所选用的细菌(棒形菌)采用了从甜菜、甘蔗、木薯或糖蜜中所取得的氨和碳水化合物进行培养,把胺基酸分泌到发酵液中,从此处分离出L-麸胺酸盐。发酵所得L-麸胺酸盐与氢氧化钠碳酸钠中和后脱色精制而得。

麸胺酸钠有两种形式。麸胺酸钠可以和其他胺基酸键结的形式作为蛋白质的一部分,也可以一种游离态麸胺酸钠的型态在植物和动物的组织中发现,含有高量游离态麸胺酸钠的食品,例如乳酪和成熟的蕃茄,经常被制作为酱料来添加风味

含钠量高 不过量食用为了提升食品的鲜味,增强消费者喜好,味精常被添加在加工食品:水产炼制品(丸类饺类鱼板、仿蟹肉天妇罗等),肉类加工品肉干火腿香肠等),速食粉末汤与浓缩汤。

由于味精的含钠量是食盐的1/3,平常烹调若等量添加时,味精并不会与食盐同样影响严重。但对于罹患高血压、心脏病、肝脏、肾脏等疾病的「限钠患者」来说,仍须严格控制。

由于麸胺酸盐是人脑中较为重要的神经传送素,在学习和记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神经病学家对于食物中的麸胺酸钠(MSG)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所实施的研究仍在进行中,但仍未有决定性的研究。

动物实验中,麸胺酸钠在非常高的剂量才会引起急性毒,没有显著的慢性毒性、致畸胎性或基因毒性。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U.S. FDA)在1995年7月曾公布研究报告,其结论是对一般人而言,食用正常消费量的味精是安全的,且无任何证据显示食用味精和任何慢性疾病有关。

目前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专家合组而成的食物附加剂专家联会(JECFA)及欧洲联盟食品科委员会(SCF)等单位,认定味精为安全的食物添加剂。对喜欢吃中式料理的吃货们来说,「味精」可能也帮助增加了喝水与其它饮料的频率。

你应该要知道的食事被视为口干舌燥的罪魁祸首「味精」是用发酵法做成的,我们平常摄取的食物里也含有味精的主要成分:麸胺酸钠。

本文由食力food NEXT【加味精真的不好吗?认识鲜味怎么来】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