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觉得懒洋洋...可能是吃有问题! 营养师揭国人「饮食盲点」
▲调查发现,水果吃不够,容易感觉身体倦怠。(图/取自免费图库Pakutaso)
根据最新国民营养调查显示,19岁以上国人每日摄取水果达2份者不到16%。而董氏基金会108年7~8月间针对全国1517名学童调查发现,当水果摄取量愈少,愈容易发脾气心情不好、没精神想睡觉、肚子不适和容易长痘痘。进一步调查没吃原因,主要都是生活忙碌、家中没有放水果的习惯、觉得处理水果很麻烦、没时间处理水果和外食没有提供水果。
董事基金会食品营养中心组长潘纪纶指出,调查发现,只有约三成民众自觉活力表现佳,包含「不常感觉身体倦怠、懒洋洋、提不起劲(29%)」、「不容易感到不耐烦(29%)」、「觉得自己有活(30%)」、「睡眠品质良好(32%)」、「常感到快乐(32%)」、「对生活感到满足(37%)」,进一步分析活力表现佳者发现,其中每日水果吃足2份者明显多于吃不到1份者。
为何吃水果和情绪有关?辅仁大学附设医院家医科许书华医师引述2016年《美国公共卫生杂志》的研究,随机抽样共12,385位澳大利亚成年人,显示水果摄取越多,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越高、对事物也较易持正面看法。
许书华说明,水果中富含的膳食纤维会改变肠道菌落、增加肠道菌多样性,透过大脑和肠道的相互影响(脑肠轴),保护大脑免于发炎,促进肠脑健康循环;反之,若是摄取高油糖食物,会降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提升发炎反应,经由脑肠轴传递至大脑接收后启动免疫系统与神经抗压机制,造成焦虑、忧郁、易感到压力、学习与注意力下降。
▲根据最新国民营养调查显示,19岁以上国人每日摄取水果达2份者不到16%。(图/董氏基金会提供,下同)
董氏基金会食品营养中心莫雅淳营养师也建议,为提升家人身心活力、降低负面情绪,家庭采购者别忘了准备水果,而且要注意挑选水果有「3关键」,包括「高营养密度&植化素、水果酵素」、「高水溶性膳食纤维」和「高维生素C」,
莫雅淳表示,选择营养密度越高的水果,其所含营养价值越丰富,其中又以膳食纤维、维生素C、叶酸、钾、镁等营养素,与情绪及活力表现有关。此外,水果中的植化素可协助身体抗氧化、调节免疫力;水果酵素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
膳食纤维为益菌生,有助打造健康肠道环境,尤其水溶性膳食纤维更有助稳定血糖及情绪,保持抗压性,而水果是水溶性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维生素C则可以减缓疲劳、提升活力,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但维生素C不耐热且易受氧化破坏,建议以水果作为维生素C的摄取来源。
莫雅淳建议,家庭采购者准备同时能满足健康及美味的水果点心盒,如芭乐、番茄、奇异果、木瓜、芒果、凤梨等,可将切片、处理好的水果装盒,让家人带到工作场所、学校做补充或是做成综合沙拉、水果优格、水果塔等,方便食用。
▲营养师建议,可以做水果塔方便带出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