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很「粽」要 端午聪明选
每到端午处处飘散着粽香,许多民众都会购买粽子和家人一起分享,但市售粽子琳瑯满目,到底该如何挑选美味又健康的粽子呢?其实,一颗粽子的热量常等同于一个便当,但只要聪明选粽,就能在欢度佳节时也能送健康给家人。
▲端午聪明选 健康很「粽」要(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一般来说,传统肉粽常包有五花肉,糯米也经过油的拌炒,1颗热量高达760大卡,接近2.5碗白饭,相当于体重60公斤的人须慢跑93分钟才能消耗完;而甜粽内馅也加入大量油脂及砂糖,1颗豆沙粽的热量达380大卡,将近1.5碗白饭,60公斤者须慢跑47分钟才能消耗完全。
到底该如何聪明吃粽?国健署呼吁,可从减少分量、食材和热量取代、蔬果搭配等方向着手。像是购买连锁通路贩售的粽子时,民众可先检视型录或包装上营养标示,挑选热量较低或体积较小的粽子。
食材上,则建议挑选添加全谷杂粮的粽子,如薏仁、燕麦、糙米、红豆,不但可增加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取,也可增加颜色及口感。而馅料可选择杏鲍菇、香菇、地瓜、南瓜、竹笋等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材,并用瘦肉取代五花肉、以栗子取代咸蛋黄,减少饱和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取。
由于粽子常缺乏蔬果,因此适时搭配蔬果也很重要。国健署强调,蔬果富含多种营养素及纤维素,建议吃粽子的时候,可准备蔬菜及水果,例如芭乐、圣女番茄、苹果,炒青菜或是生菜沙拉,才能达到天天五蔬果的建议量,除了补充维生素,还可增加饱足感、促进肠胃蠕动。
此外,有鉴于糯米跟米饭、面条一样属于主食类,馅料中的油脂和糖也是造成热量摄取过多的来源,因此食用时需与饮食中的主食类、肉类及油脂类做代换,避免食用过量引起肥胖。
最重要的是,吃粽子时,许多民众常搭配甜辣酱、蒜泥酱油、番茄酱等酱料,钠含量高,食用过量可能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吃甜粽、碱粽时喜欢沾的砂糖或果糖,虽然可以增添口感,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吃进过多的热量,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等罹病率,建议吃粽子时以原味为主。
至于高血压、高胆固醇或心血管疾病的病友,则应减少食用饱和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咸蛋黄、五花肉,并减少食用钠含量较高的沾酱;糖尿病友则须注意含糖量高的甜口味粽子,并列入饮食计划中;若肠胃不适者,食用时除了要适量摄取,也要注意细嚼慢咽。
资料来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