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粽、北部粽都爱吃怎么挑?营养师:怕胖选这种!

南部粽、北部粽都爱吃怎么挑?营养师:怕胖最好选这种!(示意图/Shutterstock)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来临,应节食品当然少不了香气四溢、料多味美的粽子,但对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人来说,有时侯忍不住多吃两口,血压血脂又会飙高,倘若严格忌口,又少了一点共度佳节的氛围。所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如何聪明吃「粽」,在节日期间也能安心享用粽子的美味。

●粽子是高钠高脂,不易消化的食品

国泰综合医院心血管中心主治医师郭志东表示,传统粽子大部分都是由糯米烹煮而成的,而且大部分都有肥肉蛋黄等脂肪含量较高的食材。所以粽子为高热量、缺乏纤维质的食物,而且各地的烹调手法各异,当过多的油脂和调味料的加入,往往让粽子成为高钠高脂,不易消化的食品。

吃粽子习惯加酱的话,容易摄取过多油脂与钠。(示意图/常春月刊提供)

以常见的咸味粽为例,当中油脂和额外添加调味料含量较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疾病的病人吃多了,血液的黏稠度会随之上升,除了让血压飙升、加重心脏负担外,更容易增加心肌的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脑中风和心肌梗塞

而偏甜口味的粽子的内馅都以豆沙枣泥为主,热量也不低,而且甜馅当中糖、油脂比例偏高,不仅让糖尿病病人的血糖不稳定,高血糖本身就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

●得舒饮食融入粽子中

郭志东指出,所谓得舒饮食就是有助控制血压的建议的饮食之一,当中的原则包括:低钠、高钾、高镁、高钙、高纤维以及减少油脂、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摄取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取。

首先,糯米纤维较少,可以用五谷杂粮类如五谷米、糙米、燕麦、山药、紫米地瓜等取代,以提高纤维的摄取。而油脂较多的肥猪肉、咸蛋黄则瘦肉、鸡里肌或鸡胸肉、黄豆等豆制品代替,可以减少油脂及热量摄取。在制作粽子时适当加入菇类牛蒡食料,可以增加蔬菜的比例,而加入腰果松子等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胆固醇的代谢,同时增加粽子的营养素。

●先挑选杂粮粽,其次是南部粽

郭志东进一步说明,一般民众如果没有包粽子的习惯,在外购粽子回家时,可首先挑选杂粮粽,其次是南部粽,因为北部粽通常都先把糯米煮成油饭包入粽叶中蒸煮,吃北部粽时油脂的摄取量会较高。而杂粮粽则可以增加钾、镁离子及纤维的摄取量。

其次就是吃粽子时尽量避免吃到太多可见的肥肉、咸蛋黄,让盐份、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摄取降低。外购的粽子其实大多味道足够,所以不需要沾酱如甜辣酱就可以品尝到粽叶清香和米饭的软糯原味,最重要的是不使用沾酱可以减少许多盐份的摄取。

欢庆佳节之余,大家也不应忘记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的两把健康金钥。因为粽子的糯米是全谷根茎类食物,一般大小的粽子已经相当于8分满的饭量,一餐食用一个就足够,而且应该减少其他主食的份量。如果在食用粽子时搭配烫青菜、蔬菜汤及新鲜水果,便能够摄取更多的钾、镁离子及纤维素,让健康均衡饮食融入佳节当中。

●满足口腹之欲时,别忘把热量消耗

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好好把热量消耗一番,每次40分钟,每周3-4次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踩脚踏车,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最后顺带一提,传统习俗上通常会在端午节喝雄黄酒作为辟邪除虫之用。但其实雄黄多为含硫和砷的矿石,经过加热之后转化为三氧化二砷,这种化合物是对人体有害的剧毒,食用后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除了肠胃不适,上吐下泻之外,严重时可以损害神经、肝脏、肾脏及心肌等器官的损伤,所以建议大家在端午节时不要饮用雄黄酒。

至于患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每天摄取酒精的份量也应当好好掌握。男性酒精摄取每天应少于30毫克,女性则应少于20毫克(相当于一瓶啤酒或150毫升的红酒)。过度饮酒不仅会导致血压上升,而且还会诱发肝脏疾病,癌症或大脑的损害。所以心血管病人对酒精的摄取亦不能不注意。

※中时新闻网提醒您,饮酒过量又害健康,喝酒不开车,禁止酒驾。※